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要闻

庆祝建所60周年·老故事 | 星天其志 赤子其心——记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张上海

来源:     作者:20所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2日     浏览次数:         

  1989年,26岁的张上海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毕业,怀揣着科技报国的一腔热情,心怀着军工强国的赤子之心来到二十所,开启了他的军工生涯。

  光阴荏苒,一晃眼,当时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两鬓已经斑白,但仍目光如炬、眼神坚定,在二十所工作过的32个年头里,他的故事犹如一幅波澜起伏的长卷,有筚路蓝缕的开拓,亦有求知若渴的探索;有破釜沉舟的豪情万丈,亦有披星戴月的漫漫科研岁月——

  艰苦攻关,只为国家所需。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体系与体系对抗的特征十分显著,信息优势成为实现联合作战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保障的关键。在未来作战中夺取信息优势,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必须建设以某链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体化的作战体系,大幅度地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作战效能和联合作战体系对抗能力。

  “国家需要的,再难也要干出来”,张上海说,该项目的技术指标要求极高,一边是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而另一边,国内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供借鉴,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荆棘密布,再加上该项目涉及到通信、导航、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杂大系统,对于任何人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这样的困境,张上海带领他的团队心无旁骛、勇毅笃行。从立项、方案论证设计、初样研制、再到正样研制、定型试验各个阶段,作为系统总设计师,张上海凭借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严谨、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一批科技精英,躬身于实验室,奋斗在试验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项目关键节点,他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科研人员们连续数月奋战,没有节假日,没有业余生活,废寝忘食的调机、试验、调试软件,使得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初样外场试验工作按期完成,为系统研制定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研制进程中,他身先士卒冲在攻关最前沿,完成30余份需求和体制论证报告、300余份方案设计报告,制订10项国家军用标准和46项工程标准,申请了27项国防发明专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技术,斩获了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成果。

  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个为突破技术瓶颈而艰难求索的夜晚,是无数个为优化系统性能而苦思冥想的时刻。

  在回想当年时,张上海坦言,身处其中并不觉得苦,反而每天都充满激情、活力四射。据团队成员回想,那时,张上海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谈论什么都会不经意说出技术问题。

  这种由内心的使命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活力,这种深刻在骨子里的奋斗情怀,正是老一辈军工人最真实的写照。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张上海团队的努力下,项目在系统装备研制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创新和技术跨越,是我军某链装备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统一了全军某链装备技术体制,有力推动了我军某链装备体系建设,居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敢趟无人之路,敢为天下之先,是这位科学家身上明显的“标签”之一。

  我国第一个增强型某链演示验证项目由张上海负责带队研制,从无到有的工作难度,意味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难度,面对挑战,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带领团队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参与完成技术体制论证,主持完成系统、设备方案论证设计和研制,参与完成演示验证,为后续综合链型号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再次将“第一”镌刻在了军工发展史上。

  “我并不觉得科研生活枯燥。我们总在发现探索新事物、研究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这是科学研究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被誉为“技术控”的张上海,说起科研工作来总是头头是道,任何一个接触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对铸国之重器的深深责任感。

  而这份责任感,他也在日常工作中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张上海就会给周围的设计师“开小灶”,从项目创新到前沿技术,从国内情况到国外发展,年轻的设计师关注什么、思考什么,他就讲什么。

  “最开始的方案不尽如人意是家常便饭,张首科从不批评我们,而是给我们中肯的修改意见,鼓励大家发散思维,还会逐字逐句帮我们推敲把关”,与张上海一起做项目的设计师说,虽然张首科看起来不苟言笑,其实脾气很温和,十分平易近人,有什么问题随时去问,他的办公室大门永远向大家敞开着。

  “在外出竞标某机载导航项目时,张首科带着我们一页页修改竞标文件,指导细节该怎么调整,指导答辩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设计师说,以前总觉得“首科”和自己有点儿距离,接触了才感受到,张首科常常陪着大家修改文件到凌晨一点以后,语气温和,指导悉心,感受到了这位技术专家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亲和的人格魅力。

  几十载深耕军工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某重点项目一期工程荣誉奖章等奖励。获得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陕西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科技系统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一项项荣誉,每一个都记录着张上海科技报国的光荣与梦想,也承载着他为国家研制真正顶用、管用、好用、耐用的装备的执着与坚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未来之路,他仍将秉承初心,矢志前行,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