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要闻

锻造把脉高铁、问诊交通的科技利剑 | 团队纪实

来源:     作者:22所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浏览次数:         

  当坐在舒适的动车组车厢时,你可曾想过,这么多的高铁线路,会不会“生病”,如何检修?别担心,独具慧眼、医术高明的高铁诊断车,就是一个个流动的“高铁医院”。

  22所第三研究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工程攻关团队,为高铁诊断车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1-1

  为“中国骄傲”高铁把脉问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团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在地下电磁空间环境领域,三部承担了地下目标探测的研究工作,应用范围涵盖了公路道路、隧道结构预报、桥梁质量检测、城市道路隐患排查、地下市政管线次生灾害探测、生命搜救等众多领域。

  目前,团队新承担的铁路基础设施隐蔽缺陷精准辨识与智能诊治项目,围绕高速铁路安全运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隐蔽病害精准治理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承担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的研制工作。该项目填补了我所在铁路基础设施隐蔽缺陷辨识与诊治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巩固了道路检测技术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前期理论储备阶段,团队成员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地忙碌在科研一线,解决了高速实时探测、目标人工智能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最终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屡战屡胜,先后拿下隧道检测、管道检测、道路检测等领域的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团队成员还参与了高速铁路轨道与隧道智能诊断车集成方案的研发工作,完成了其中地质雷达的核心技术支撑。诊断车集成了地质雷达、线扫描阵列相机、避障雷达、时间同步与定位装置等设备,还配备了智能化病害识别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是一辆流动的“高铁医院”,对维护国家铁路运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2

  该诊断车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内容之一,团队承担了其中的多频复合轨道检测专用三维阵列雷达和双频复合隧道专用三维阵列雷达研制任务,分别实现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砟污染检测、路基层厚度不均匀沉降和空洞隐蔽病害检测以及铁路隧道衬砌厚度、空洞等隐蔽缺陷检测。

  首次创新使用的实时采样技术三维阵列雷达,将现有的“点测”方式改为“面测”方式,使团队自主研发的道路检测设备能够在满足150kmh高时速的同时提升检测能力,大大提升了隐蔽病害的检测效率。

  针对目前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广、行车密度大、隐蔽病害难以及时发现、维修窗口期短等现实问题,团队形成了初步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22所在基础设施潜藏病害检测领域长期服役的能力。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