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所“十大技术创新成果”系列报道】记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研发团队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VTS以来,目前我国已建有VTS中心50余个、VTS雷达站240余个,VTS系统长期被国外公司产品垄断。这些产品在运行中普遍存在不能满足我国海事用户定制化需求,难以与海事/港口/航运业务系统有效集成;而且产品价格高,售后服务不及时;与此同时,VTS系统中的大量涉水数据难以保证安全控制,直接影响国家信息安全。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孵化创造民品产业发展新动能,同时支持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10月,28所组建了由海军部张由余副主任牵头、海军部和设备研发中心相关技术骨干共同参加的国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身定位和工作目标,确定对标单位和产品研发的着力点。经讨论,项目团队将目标定位为研发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面超越进口产品的国产VTS,对标单位为占据我国80%以上市场份额的外国公司。
项目团队搜集分析了国内几乎所有进口VTS产品的操作手册,参访了宁波海事局、秦皇岛海事局的具有代表性的海事VTS系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国外进口产品特色和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将产品研发的着力点定位在“智慧”上,梳理确定了十大类20多项技术攻关内容。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国产智慧VTS先后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多项国内外空白,拥有授权/受理专利32项,于2015年年底完成系统研发、现场性能试验和用户试用等工作。
2016年4月8日,系统通过中国航海学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叶声华院士、费爱国院士和中国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刘功臣专家和徐光专家牵头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2016年4月18日,国产智慧VTS在秦皇岛海事局取代国外进口系统作为主用系统,正式担负日常值班。
国产智慧VTS十大特色功能
⊙开放式体系架构与综合集成
⊙智能雷达跟踪监视
⊙大容量并行化数据处理
⊙二三维一体化交通态势显示
⊙VTS系统与MIS系统一体化设计
⊙电子化值班与交班支持
⊙VTS系统与CCTV系统的集成联控
⊙基于北斗/AIS的智能交通安全信息服务
⊙基于流程的应急事件处置
⊙多元信息记录与同步组合回放
斩获奖项
2015年9月,在国家科技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366个项目参赛)中,国产智慧VTS进入总决赛(仅有30个项目入围),获得优胜奖。
2016年1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700多个项目参赛)中,国产智慧VTS高分挺进决赛,获得优胜奖。
2016年12月,在国资委面向中央企业和全社会举办的首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中,国产智慧VTS从1237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初赛、复赛,进入决赛。
同样,在2016年,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从全国范围申报的750个军工技术推广项目中遴选出150个具有广泛产业化推广前景的优秀项目列入,其中10项为重点推荐项目、40项为推荐项目、100项为推广项目,国产智慧VTS作为十大重点推荐项目之一列入目录。
成绩来之不易
项目中的每一项创都新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创新方案一审再审,一改再改,有的多达十多稿;创新试验也是一试再试,非常不易。还记得雷达性能试验时,参试的海巡船是一个小船,在三级海况下,颠簸得非常厉害,坐在上面都很难受,更不要说在上面开展航向、航速高速机动试验并测试记录数据了,设备研发中心张禹、杨帆等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脚踩波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同样为了试验,烈日炎炎的夏日,长洲尾雷达站全铸铁的通信塔被晒得滚烫似火,而且铁塔高20米、毫无安全措施,平常站在上面都不禁小腿打颤,但为了试验,海军部蒋怡亮、陈智勇毫无畏惧,毅然爬上铁塔,在铁塔上不足3个平方的拥挤的板房里挥洒汗水安装调试AIS基站,一段段测试检查馈线、避雷器、波导、平衡杆,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直至通信塔上设备正常运转,确保试验如期开展。
今后,国产智慧VTS项目团队将在所领导的带领下,继续秉承“忠诚、责任、奉献”的价值理念和“尽心、尽力、尽责”的工作精神,以“打造国产VTS知名品牌,发展28所水上智慧交通及相关信息化产业”为己任,以提升国产VTS产品化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为抓手,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需求,继续开拓28所船舶交通管理领域,做专做强,不断完善提升系统水平,力争在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