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要闻

特别报道|木尔宗乡的丰收 高半山上的笑脸

来源:     作者:信息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浏览次数:         

在阿坝人民的语境中,“高半山”是指山的上半部分。历史上,藏羌人民常常选择在气候温和、更适宜农牧生产生活的半山腰或更高的地方建立村落。可以说,阿坝人民口中的“高半山”,也是他们世代栖息的家园。

木尔宗乡,就坐落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半山上。“木尔宗”在嘉绒藏语里,意为“神龙角顶出的泉水”,寓意圣洁安康、富庶祥和之地。木尔宗乡海拔高、坡地多,在一代代村民的辛勤劳作下,开垦有约2500亩耕地,过去曾以富产青稞而远近闻名。脱贫攻坚以来,尤其进入乡村振兴过渡期后,木尔宗乡在中国电科29所等各界帮扶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尝试引入新种,为高半山的传统农业带来新生。2024年,全乡农户在上级政府“守住粮食红线底线”指导要求的召唤下,进一步加大了青稞、新品种小麦、藜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近日,几种粮食作物已经陆续成熟,人民群众笑脸盈盈,高半山上喜获丰收。

木尔宗乡斯米村村民八木滚家晾晒粮食的“盛况”

其中,藜麦和新品种小麦的种植,便是由29所牵头,联合四川省农科院和木尔宗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共同推动的重点帮扶项目。通过向农户无偿推送优选种子,年度内三次邀请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田间地头培训种植技术,解决管养维护问题,以及提前签订采购意向协议,打消农户在销售上的顾虑等措施,农户们播种意愿显著增强。2024年,木尔宗乡农户自发申请播种藜麦37亩,是2023年的3倍,目前平均亩产200余斤,预计每亩能为农户带来2000余元纯收入,并为集体经济带来销售利润600元。引进的新品种小麦也实现亩产500余斤,是传统品种的1.7倍,增产效果显著,为大胆尝试的农户带来了令人满意的回报。

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村里传授藜麦种植技术

在坚守粮食种植红线底线的同时,木尔宗乡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在以往一年只种一季粮食的田地上,再增种一季蔬菜。8月以来,木尔宗乡集体经济集中租用各家各户的闲散土地,开创性种植了400亩西兰花和菜薹。通过土地租金和种菜的劳务费用,村民们实实在在实现了增收;而木尔宗乡的种植业也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蓬勃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4236

幸福的笑脸,将在高半山上绽放得更加灿烂。

驻村干部李东明和村民们一起搬运肥料等农业物资

微信图片_20250108114449

在收完青稞后的田地里覆上地膜,木尔宗乡开始了蔬菜的规模化种植

微信图片_20250108114445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