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出征 | 马尔康扶贫札记之写在前面的话
两年以后,当吴超、陈文东、姚兴健、袁金华他们四位结束自己马尔康驻村工作队的任期时,也许都会想起自己来到马尔康的第一天。
打赢脱贫攻坚是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标志性指标,是党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号令的指导下,在吴超赴马尔康参加对口帮扶工作之后,29所党委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选派陈文东,姚兴健,袁金华三位同志再赴马尔康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吴超、陈文东、姚兴健和袁金华四位是主动请愿前往扶贫一线的志愿者,在出发之前他们已经在心底无数次地构想过他们到了扶贫基层一线后会遇到什么样的艰苦、困难和挑战,但当他们肩负着所党委的重托,真正踏足自己未来两年将会付出智慧和汗水乃至泪水的地方时,心中仍然不免掀起阵阵波澜。
马尔康的天空很蓝,马尔康的白云很高,马尔康的空气有着成都难以想象的纯净,但这里也有着坐在成都的办公室里单凭想象难以真正触及的种种现实。一时间,他们从如火如荼地脱贫攻坚战的观察者,变成了战斗在最艰苦最基层的火线战士。尤其当陈、姚、袁三位同志在动员大会和其他帮扶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一起聆听着阿坝州、马尔康市相关领导同志的谆谆嘱托时,他们心中有临战的激动,有期待作为的跃跃,也有对未知的一丝不安和忐忑。驻村工作队员职微任重,上至中央下至州市的各项部署、政策和举措,最终要在基层一一得以贯彻落实,都需要付出外人难以想象的攻坚破冰。
在从所里出发之前,在党委书记和他们座谈勉励之时,他们对自己肩上的担子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有足够的预判。但当他们真正来到自己的驻地,距离马尔康镇40公里的白湾乡时,发现实际情况远比预象的更加困难。如果说办公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大家还可以凭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对未来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去克服的话,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各种危险,则是他们需要付出自己既往的经历中难以想象的无畏的坚毅和勇敢。陈文东所驻的温古村,海拔3600米,59道弯的盘旋公路才能去到村子里。而在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陪同当地领导同志走了一道被誉为阿坝州最危险的路,领导谈笑自若地告诉他,“上山的时候脚抓紧,下山的时候眼睛闭紧!”
在未来的两年里,他们四位不知道将要在这样崎岖艰险的山路上走多少遍,行多少里,过多少次回头弯。因为村民们在山路的那头,责任和担子在山路的那头。
两年后,在吴超、陈文东、姚兴健、袁金华和身边其他同志一起分享着脱贫攻坚胜利的喜悦时,在他们为自己这七百多天的付出和收获感极而泣时,在马尔康第一天的情形,在心中已然有些模糊却又依然清晰如昨天。从那一天起,他们虽然暂时离开早已熟悉的电磁空间安全的竞技场,但却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另一个战场中,踏上了艰辛、疲惫、甚至危险,但又充实、光荣、意义深远的新征程。
文 李硕果
责任编辑 岳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