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奥密克戎 | “大筛”下,乘风破浪的我们
1月20日,53所收到了一封来自东丽区华新街道天欣花园居委会发来的感谢信,感谢我所职工毕玉帆、斑驳、李政、秦龙、王宇、王骁、肖广轩、徐建勋、曾涛主动报名出战,支援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大筛工作。第一事业部杨旭副主任还为社区志愿者们捐献了暖宝宝等爱心物品,为志愿者们在寒冬中送去温暖。
人生第一次成为“大白”
先前,通过电视、网络以及前几次的核酸检测,让我对“大白”有了粗浅的了解,但当真正将它穿在身上时,除了紧张,还是紧张。我心想,我一定要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头套、面罩、口罩、手套戴好,消毒液一刻也不能离开我的视线,千万别‘中招’;另外,我希望,我自己的这一摊工作千万不能有差错,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
手电筒见证我们“开工”
冬日的清晨还是一片昏暗,不远处,第一批居民已经陆陆续续来到检测点。迎着呼啸的寒风,借着微弱的电筒光,我们小分队正式“开工”。一开始,我还是有些紧张的,在录入身份信息时,虽然系统能够识别相应信息,但我还是不由得对着屏幕、证件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后来,随着录入人次的增多以及零失误的识别率,我渐渐开始信任系统了。
陌生人的关心让我感动
随着检测的持续推进,我也会收到居民们的问候,“谢谢,你们辛苦了!”甚至有些居民还会为我们送来热饮、食物等,还不忘嘱咐我们暖暖手、别挨冻,看似微不足道,却让身处严寒的我感到暖洋洋的。
功课赶不上现场变化
工作并不是一片坦途,即便做了一些功课,但有些情况还是让我始料未及。遇到外国友人用护照登记,我发现中文似乎不足以让对方明确我的问题,于是我又捡起了被“长期遗弃”的英语与对方进行沟通,几轮下来之后,解决了信息采集问题,对方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面对行动不便和交流障碍的居民时,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至正确的通道完成核酸采集;在凌晨环境光照微弱,设备识别困难时需要通过简易辅助照明录入信息;在录入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快速完成系统后台重新登陆与确认等等。虽然上述问题解决的不都是尽善尽美,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眼过千遍不如经手一遍
脱下隔离衣时,看着自己用过的条码带、隔离服以及装核酸用的泡沫盒,不禁热泪盈眶,数了数自己今天一共扫了512份核酸人员信息,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与艰辛,眼过千遍,不如经手一遍。以后,我在进行核酸检测时,一定会配合相关人员的安排!
“我们都要好好的!”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虽然一身疲惫,但看着身边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们,不由地想起了志愿服务时一位大娘贴心的话:“孩子们都多不容易啊,咱们都好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相信阴霾终将散去,而这样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奉献精神必定会带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凛冬过后必是遍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