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国产射频滤波器行业观察

来源:     作者:信息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         

  射频前端滤波器不仅用于信号接收滤波,也用于信号发射滤波,在射频前端器件中占据最大的份额,约50%。滤波器在设计工艺上不确定的地方多,需要反复的摸索和修正。目前,国产滤波器还处在襁褓之中。

  1 国产主流滤波器的成本与模式

  国产主流滤波器主要包括SAW滤波器、BAW滤波器、IPD滤波器、LTCC滤波器。

  其中,SAW滤波器所需基片材料价格较贵,对基片的定向、切割、研磨、抛光和制造工艺要求高,对基片结晶工艺苛刻和制造精度要求严。国产SAW滤波器一般是4英寸或6英寸晶圆主流是IDM模式,也有少数厂家选择代工模式。

  BAW滤波器相对SAW滤波器来说性能更好,但加工起来更难,属于超精细加工。BAW滤波器所需的制造工艺步骤是SAW滤波器的好几倍成本高于SAW滤波器BAW滤波器主流是8英寸晶圆相比SAW滤波器建产线,BAW滤波器投入要大很多,国内做BAW滤波器,Fabless模式是更好的选择。

  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是半导体无源器件技术所制成的滤波器称为IPD滤波器。其制作工艺基于半导体工艺,需要制作光罩来生产,所以在量较少的情况下成本较高,在大规模批量生产时成本会明显降低。IPD滤波器不会有IDM模式,更多采用Fabless制作,或者作为IPD技术集成在其他芯片电路中。

  LTCC滤波器包括带通、高通和低通滤波器三种。频率则从数10MHz直到5.8GHz。LTCC滤波器成本是前面介绍的滤波器中最低的,都是IDM模式。因为工艺相近,主要是做电容的被动器件公司在做LTCC,加之LTCC工艺跟半导体工艺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代工模式一说。

  2 国产主流滤波器的应用定位

  随着5G的到来,射频前端产业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滤波器。滤波器产值占比从3G终端的33%提升到全网通LTE终端的54%,预计到2023年将提升至66%;SAW滤波器在4G和5G时代都会是最主要的滤波器。目前70%-80%的市场是SAW滤波器,20%-30%的市场是BAW滤波器和LTCC/IPD滤波器;5G叠加更多频段,滤波器数量和高端化需求更高。

  一般而言,SAW滤波器由于成本适中,性能较好,应用广泛,成为滤波器的主体。SAW滤波器只能做带通滤波器,而且是窄带滤波器。BAW滤波器也是跟SAW一样,是窄带带通滤波器,一般应用于高频段。随着手机开放4.9GHz频段,为了防止5.8G WiFi频段的信号干扰,也会采用BAW滤波器技术。由于IPD技术和生产工艺本身的原因,IPD滤波器作为分立器件的存在的市场空间很小,更多是集成在芯片上。在市场上,也有公司利用IPD技术做合路器、分频器、带通滤波器等,但不会成为主流应用。LTCC滤波器可以做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也可以作为带通滤波器。主要应用于手机、Cat.1、NB-IoT、5G基站等消费类电子。因为宽频,以后WiFi6 E,更只能采用LTCC滤波器。

  3 国产射频滤波器市场的错位竞争

  射频市场有一种说法:BAW滤波器抢SAW滤波器的市场除了IHP-SAW滤波器在未来跟BAW滤波器会有一些竞争

  但从理论上来讲,不同工艺的滤波器是不会存在竞争的。从成本上来看,BAW工艺是最贵的,SAW其次,LTCC最便宜。不管如何,市场错位竞争只是国产滤波器的过渡阶段,国产滤波器的发展需要这个阶段。产品要验证,EDA要成熟,工艺要摸索和完善,技术要升级,必须通过产品在市场上跑起来,国产滤波器整个系统工程才能运转起来和不断优化。

  4 国产滤波器运营模式选择

  选择LTCC工艺来做滤波器,那就只有IDM模式。选择SAW工艺来做滤波器,有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全球能做SAW滤波器代工的企业很少,主要是Wavetek、WIN、NJRC但产能有限,工艺适应难度大。

  滤波器的设计需要紧密配合材料和工艺,加上EDA需要跟工艺的PDK匹配起来,而滤波器没有通用好使的EDA软件,需要滤波器企业自己开发适合自己工艺的EDA软件。所以对SAW滤波器,建自己的生产线是更好选择。国内SAW滤波器一般是4英寸线据说40KKpcs/M产能,需要投资2亿元,这是国内创业公司可以承受的。另外,目前国内SAW滤波器设计能力还比较低,产品都处于低端,这一块的价格又杀的很厉害。没有自己的生产线,成本上很难有竞争力。

  BAW工艺比SAW工艺复杂很多,采用的MEMS制造工艺也非常符合现有的IC制造工艺。如果建设8英寸的MEMS工艺制造线,那资金投入将比SAW工艺高多了(SAW最大6英寸)。BAW的研发周期会比SAW更长,要规避的国外专利也更多,技术上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和突破。所以,更理性地来看,国内的BAW滤波器企业都集中到晶圆代工厂去调试工艺和产线,帮助晶圆厂工艺成熟,最后把EDA软件也一起完善成熟,最后比拼的就是各自滤波器企业的设计能力。

                                                                                                                                                             摘编自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