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能不能住人?火星上是什么样子的?更远的星空中存在生命吗?人类对神秘星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深空探测活动是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定居太阳系其他星球的关键过程。本次中国电科展台“航天专题”板块展出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是探究这些奥秘的重要装备。

在深空探测过程中,地面深空站就像航天器的风筝线,也像是神奇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持续不断地对航天器进行测控、导航和通信,确保时刻将探测器掌控在自己手中,架起连通星空与地面中心的信息桥梁。
星际空间广袤无垠,从月球的38万公里到火星的4亿公里,能够接收到的信号微乎其微。克服远距离障碍,从嘈杂的噪声中提取极其微弱的有用信号,建立与探测器的电波联系,是科研工作者必须攻克的难题。
随着火星、小行星、木星等深空探测工程的发展,我们迈向深空的脚步越走越远,对深空探测系统发射接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个大口径测控天线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深空任务对测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天线组阵技术恰恰能够有效解决超大口径天线实现难度大、建设成本高等一连串工程难题。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建设、装备研发和生产的骨干单位,于2020年建成的喀什4*35米天线组阵系统是我国首套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了4套超大口径35米天线的下行组阵合成,等效口径优于66米,是我国迄今接收灵敏度最高的深空探测专用装备,各项指标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对深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到4亿公里以上。该深空天线组阵系统于2020年10月完成入网验证,目前已完成“鹊桥”中继、月球探测和“天问一号”等深空探测任务,任务成功率100%,为我国的深空探测领域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中国深空探测活动经过近15年的持续发展,从月球起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2020年12月,我国探月返回舱携带珍贵的太空样本返回地球。2021年5月,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历时7个月、飞越4亿公里成功抵达火星并顺利着陆,时至今日,它仍在火星为我们探索着星空奥秘。网通院搭建的信息桥,让“玉兔”在月球背面通过“鹊桥”与地面站互致问候;让国人见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翩翩绕火星而舞;更将在未来的宇宙探测中,开拓创新,不负使命!
我们深知,目标再宏大,也需脚踏实地,日积跬步而至。网通院将以创新为引领,在尖端技术领域持续研发、深入探索,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