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入共和国大事记:忆我国第一套全数字制卫星通信试验站诞生的激情岁月 | 七秩芳华
伴随着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坚定步伐,网络通信研究院(54所)的卫星通信事业也走过了从兴起到发展的70个岁岁年年。在开疆拓土的激情岁月里,在热血奔涌的科研攻关中,研制我国第一套全数字制卫星通信试验站(简称“331”站)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331”工程启动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他如影随形的一个黑皮箱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这个黑皮箱里面装着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终端,该终端把尼克松中国之行的情况随时传回美国。这件事对周总理触动很大,搞中国人自己的通信卫星,成了他惦念的大事。
1974年5月19日,重病中的周总理在住院前对我国通信卫星建设做了最后一次重要批示。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讨论批准了《关于发展中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并报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标志着这一承载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厚期望的“331”工程正式启动,它背后也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国富民强的热切期待。
久有凌云志,勇接军令状:承担卫星通信分系统的全部工作
其实,在“331”工程立项前,十九所就已经开始了技术跟踪研究。在那段特殊的年代,生活艰苦、技术空白,研制人员创业维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撸起袖子加油干
1976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低轨道试验卫星。上级要求同年6月30日之前初步建成15米卫星通信试验站。时间紧,任务艰。经反复论证,最终选址于距石家庄市43公里的黄壁庄翠微山南麓。建站之始,水电路三不通,施工队风餐露宿;研制团队边施工边试验,试验楼没有窗户,四面透风、蚊虫肆虐。但参试人员各个情绪饱满,以苦为荣,经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奋力拼搏,15米卫星通信试验站如期完成。“共和国长子”的气度风华在重大工程中淋漓彰显。
1982年6月至7月,在“331”站利用印度洋上空的Intelsat-IV号卫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传输试验。试验证明,我国所有自行研制的地球站设备符合国际卫星通信系统入网要求。参加单位包括第十九研究所、邮电部第一研究所、邮电部卫星通信一号站、呼和浩特地球站、乌鲁木齐地球站、水电部卫星通信地球站等。
走过坎坷征程,品尝胜利美酒:千里万里永远跟党走
中国第一座全数字制系统通信试验站的建设,为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起到了开拓作用,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网通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向更高的科技高峰毅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