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网通院抗美援朝英雄讲故事 | 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庞立惠,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9兵团26军77师230团团部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庞立惠所在的部队就是最早到达上甘岭的部队。上甘岭实际上是两块无名高地的山洼里的小村庄,高地的主峰叫“五圣山”,五圣山的背后是平康平原,如果美军顺利越过五圣山,那么其优势的装甲集团就可大显身手,加之五圣山为制高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军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超级火力”,就是要攻下五圣山,以长驱直入平康平原。志愿军殊死抵抗,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庞立惠说,“当时我们和美国军事上相比,差得很远。但是我们为什么退到三八线以南,没有什么别的,就是前仆后继,勇敢不怕死。”“在那样一个环境作战,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没有前仆后继的精神,是打不赢的!我们的胜利,确确实实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庞立惠话音哽咽。
抗美援朝胜利后,庞立惠被派至电信技术研究所(网通院前身),此后,在军事通信领域,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以我国第一代电子技术人才的赤子之心,为新中国无线电通信事业奠基。
02
做志愿军防空部队的千里眼
高鹏,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2师雷达兵。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的空军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小时的飞行经验,显然是无法和飞行2000多小时的美军王牌飞行员媲美的。但是就是在这样薄弱的空军配备下,我志愿军竟把美机成功击落,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这就不得不提雷达兵。
当年轻的中国雷达兵入朝作战,志愿军防空部队便拥有了一双千里眼。因此,雷达兵也成了美军的“眼中钉”,成为其首要攻击目标。高鹏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雷达站正常工作,确保所有雷达站的信号,敌机、我机的情报,都能够准确地传到司令部去,以备司令员发布作战指令。“敌人的飞机,每天都飞二百多架次,轰炸机每天从日本冲绳飞来,差不多都有几十架次,我们都能及时发现”,高鹏说。
桥梁在朝鲜战场上作用十分重大,是运送军需物资及兵员的必经之地。“当时的美国空军为所欲为,低空扫射、低空轰炸,在朝鲜北方,公路桥梁全都炸断了”,高鹏说。青川江大桥,是连接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为了切断这条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飞机轮番轰炸。后来空军和雷达兵参战,前后方同志鼎力配合,殊死拼搏,用汗水、鲜血和智慧筑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胜利后,高鹏被派至十九所(网通院前身之一)技术处,曾任副科长、7室连长、副所长等领导职务,参与了我国首个数字制卫星通信站“331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传输试验,设备经受国际卫星组织考验,受到好评。
03
周纪章,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18师警卫连指导员。
他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参军,21岁赴朝鲜战场,直到停战三年后,才返回祖国。这些是刻进周纪章骨子里的,值得铭记一生的大事。
现年94岁高龄的周纪章,最记忆犹新的是阻击敌人坦克的战斗。“那天晚上天格外黑,敌人进得很快,一会儿左边超过了我们,一会儿右边也插过来了。战士们焦急地说‘指导员,咱已经被装进敌人的口袋里了!出不去了!’‘完了,咱们掉进老虎嘴里了’”,周纪章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军心越是不能乱,斗志越是不能垮。他镇静地安抚住战士们,“大家不要乱,咱们一定能想办法突围出去!”千钧一发之时,他冷静地分析,“从哪突围出去呢?右前方?对!右前方!”他果敢地断定右前方暂且没有围严,尚有一线生机,于是,他振臂一呼,冲锋在前,冲着身后的战士们吼道:“都跟着我!我有多快你们就跟多快!掉队就是死!”大家跟在后面,拼命地跑,“我们刚一突围出来,那个突破口敌人就锁死了。”
“带着100多名兄弟战友安全脱险,这是我最大的欣慰!”周纪章说。
回国后,周纪章一直致力于军事通信领域,他凭着热情和执着,挑战着一个又一个任务,鞠躬尽瘁,开拓进取。从战火硝烟到富国强军,他皆披肝沥胆,忠诚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