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④

来源:     作者:信息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浏览次数: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名老军工人的自述

我有幸于2021年3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当天早上,我们距离发射塔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随着广播里传来指挥大厅的读秒倒数,随即一声令下“点火”,发射塔架底部冒出耀眼的红光,瞬间刺破了沉寂的夜空,漆黑的天空被照得通红,随之而来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伴随着滂湃的心跳,火箭加速蹿升,短短几十秒就飞入云层不见了踪影,卫星就被送上了太空。随着轰鸣声逐渐减弱,夜空再次恢复沉寂,但是我逐步对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四月初,又一批怀揣军工梦的热血青年惴惴不安地踏进了十四所的大门,迈入了人生新篇章。一双双稚嫩而坚毅的眼睛,像极了多年前的自己,时间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匆匆流逝。与十四所初识于31年前的五月,正是万物恣意生长的季节,看着“大国重器”、“两弹一星”这样的油墨方块字化身为迷彩色的庞然大物真实地在眼前呈现,眼底浮现的尽是自豪与震撼。

妙耳山上的“小红楼”是十四所于我的初印象,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最早的多部雷达,这座小楼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的地标。斑驳的外墙丝毫不影响它的威严,反而给予世人一份特别的厚重与深沉。正是在这里,我正式开启了军工报国生涯。

与星载初结缘

与星载产品的结缘始于2004年,当时参与了第一个星载产品,装机百余T/R组件,要用到LTCC、薄膜、电镀和微组装工艺等当时在国内尚无应用先例的先进工艺技术。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我们开始进行初样生产前的工艺攻关,那时我们的某波段组件还没有真正交付用户的产品,第一个产品就是星载产品,压力非常大。但也正是由于星载产品的高要求,倒逼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回想起来,微系统事业部谢廉忠同志带领团队解决了LTCC基板翘曲、膜层附着力等问题,李孝轩同志带领团队在提高功率芯片共晶焊接焊透率、金丝键合强度以及多余物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王丛香同志带领团队解决了钼片、围框和底板的电镀工艺难题,通过改进电镀工艺提高了可生产性。这一系列工艺关键技术的解决为后续某波段TR组件的工程化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星载产品的高要求也加速了我们质量管控的提升。刚开始,航天系统对我们的生产线很不放心,多次来所里现场检查。有一次,在我们汇报生产线质量控制办法时,专家提出要查看我们的工艺文件。我们提供了LTCC、TR组件全流程工艺,两份工艺分别都有四、五十页。看完后,专家说了一句:“这是我看到的电子口最好的工艺”。当时,会场还有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的领导、所领导和首席专家,得到这么一句肯定,顿时觉得我们的认真和努力值了。现在想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似乎就是这个意思。

质量就是生命线

参与星载产品研制近二十年,可以说我也是在航天产品研制和一颗又一颗卫星生产交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和成长的。星载产品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和马虎,质量管控要求非常严格。

“双归零”是星载产品质量控制既有效又常见的手段。生产或联试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停下来进行归零分析,印象最深的是某星TR组件的一次归零。当时,在总体单位进行高低温试验过程中,在低温下出现信号异常,经过故障分析,总体单位专家怀疑TR组件故障。但是疑似故障组件拆回验证时,经历反反复复的拷机以及高低温试验后并没有复现故障。总体单位专家要求对组件开盖检查,说实话我们心里没底,特别担心里面有多余物或者其它说不清的问题。组件开盖后,内部一切正常,总体单位专家在显微镜下竟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于是决定激光封盖后再进行各种拉偏拷机试验,组件依旧正常,故障仍不复现。为彻底排查原因,总体单位专家组要求再次开盖,复查金丝拉力并现场督查测试过程,结果两百多根金丝拉力全部合格,我们的TR组件再次经受住了近乎严苛的考验。后来,经过反反复复多次试验分析、论证,最终定位为其他单位的问题。在归零评审会上,总体单位专家对我们的组件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星载产品质量问题的严肃性,我们对于自己在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丝毫漏洞都不能马虎。通过星载产品的生产,我们的生产过程控制水平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圆满的把一个又一个星载产品送上了太空。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产能已经提高了几十倍,但产品和工艺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同时,产品的研制周期却缩短了好几倍,这对我们的工艺研究能力、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团队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微系统技术、智能制造等新手段不断为提质增效注入新增长点,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记得有一次新同事问我,我们跟国际水平还有多少差距。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以前我们跟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些年来,我们追赶的速度非常快,我觉得超过了他们发展的速度。这一点,看看我们军工单位的人有多么忙、多么拼,就能说明一切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正如每一个星载产品的完成没必要在我一个人身上,但为功绩事业的完成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白白浪费。建功立业绝非易事,依靠的是集体,需要的是时间,每个军工人每时每刻的付出都是在为干成事业添砖加瓦。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同时,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正是中国军工人的鲜明品格。如果不具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情怀,我们又怎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来到十四所工作已经31年了,亲身经历部门发展壮大的过程,也见证了我们所海陆空天各领域TR组件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征程。

31年前,拥有航母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个美好的愿望;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双航母时代。

31年前,一个个懵懂少年怀揣军工报国梦毅然迈向新征程;如今,一代代军工人秉持爱国奉献、永不放弃的初心,矢志不渝勇攀国防科技之巅,写下壮丽的时代奋斗答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代又一代军工人怀揣“中国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三牛”精神,践行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强化军工使命。我为自己能够成为无数军工人的一份子,能够为我们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者:姜伟卓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