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今天,中国电科召开第四次科技创新大会,标志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史上一次重要变革。
过去一年,全集团承担了100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克服重重困难与压力,均按研制计划稳步推进,取得了众多重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面开花。
“中国电科科技创新要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国家在网信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在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创新大会指出。
一年来,作为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历史方位,扎实推进使命引领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实施集团公司重大科技计划,部署启动了重大科技工程,形成了人才、机制、平台协同的创新体系,以最严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落实好。
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推动科技创新持续突破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要求,中国电科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能社会建设等领域,强化了顶层设计,组织集团优势力量,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论证和实施,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组织策划了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参与论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进和实施,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部署主动作为。中国电科积极谋划实施了集团公司重大科技计划,推进了网信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形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域高质量创新成果,并在国家治理、智慧城市等领域落地,持续推动集团公司新动能打造和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积极开拓前沿重大技术领域厚植潜力。中国电科组织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团队,按照“突破一代、超越一代”的发展思路深入论证谋划,梳理形成重大前沿创新技术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按照“落实开展一批、组织推进一批、布局谋划一批”的工作思路,梯次滚动布局对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前沿创新成果,并将百余项颠覆性技术成果进行了发布。
始终将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需要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电科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第一时间推出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以及红外测温仪及相关器件设备、“电科智驭”无人机系统等,服务于防疫复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在抓好人才平台机制要素之中
迸发科技创新蓬勃动力
创新不易,事在人为。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人才、平台、机制,这是科技创新的三大要素。”中国电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在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上指出。
过去一年,中国电科协同布局人才、机制、平台创新要素,始终坚持把创新型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始终坚持政策机制是释放活力、激发合力的重点,始终坚持创新平台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持续围绕科技攻关,系统布局人才、机制和平台建设,构建起了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核心机制,提升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国电科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用海纳百川的姿态集聚全球精英,打造薪火相传的高水平科技人员队伍。其中,加快构建支撑集团公司事业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成了首次电科首席考核工作,进一步激发了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热情;组织开展了“十大科技进展”“十大创新团队”“十大领军人才”“十大青年拔尖人才”“十大创新产品”评选,青年科技人才梯队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更加清晰;研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科技委,强化科技创新的统筹领导,目前集团公司科技委设立方案已完成编制。
如果人才是主演,创新平台就是舞台。中国电科始终坚持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使科技人才各得其所、长舒广袖。在实验室方面,持续优化集团公司实验室体系布局;在创新平台公司方面,积极推动DSP、AD/DA、FPGA、CPU、CUMEC创新平台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在对外合作方面,全面拓展校企合作,与中科大、北师大分别共建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创新人才。此外,中国电科谋划建设南湖研究院、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视频感知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开放创新平台顺利获批并对外开放,加强与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技术合作等。
为了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中国电科还制定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推动运行机制用活用好。其中,“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稳定支持的意见”明确了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经费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科技创新年度考核办法”把国家对自主创新的要求落实到考核制度中,建立健全了以效果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创新考核导向;“专业技术体系(2019版)”作为顶层技术规范,为科技创新规划和专业布局、科技组织架构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科技工作提供了遵循。此外,中国电科还策划实施了科技创新单项冠军比赛,圆满举办了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总结颁奖大会,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
“中国电科要持续加大投入,突出自主创新,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真正成为党和国家网信事业自主创新的基石。”中国电科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涛强调。
创新没有止境,重在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