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遍布机场、火车站、医院、地铁、商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体测温筛查设备,到云端奔跑的“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北京市大数据平台;从聚焦中高风险区域、重点街道的整体解决方案,到针对公安检查站的功能升级……
自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电科在认真加强自身防疫的同时,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织密、升级北京市疫情防控网,为再次进入战时状态的北京市疫情防控和保障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持续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点面结合,织密“防控网”●
每天通过“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提报健康状况,进入小区、楼宇时主动出示自身“畅行码”,打车出行、外卖下单后查看司机和送餐员“畅行码”……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电科联合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专家团队,充分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紧急推出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向全国公众开放、公益使用。为更好更快的将信息化抗疫成果应用于民生领域,中国电科积极发挥央企在数据、技术端的独特优势,以“央企+民企”“云+端”的优势互补模式,全力支持与社会民生关系密切的滴滴、多点、美团、顺丰等头部企业,在出行、零售、外卖和物流等各类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场景运用,为合作方平台用户提供安心服务,打通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
“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网畅行’大数据系统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大数据系统研发团队成员表示,截至目前,大数据系统已服务超25亿人次,并将持续迭代升级提供支撑。
此外,太极子集团也基于“云+数+应用”一体化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北京市疫情防控,支撑打造北京市大数据平台,通过北京市政务云提供专业的技术、规范的流程和安全稳定的运行保障与技术支持服务。同时,为了保护数据隐私,所有数据和日志留存于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仅用于防疫工作,每到当日失效时间,相关数据会全部失效,做到信息保护自动化、数据存储规范化;通过到访人信息登记功能,实现了复工复产以及商务楼宇、商超、餐馆、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到访人员进出信息登记,做到可查询、可追溯……
如果说运行在“云端”的数据防护网是“面”,那么深扎在各个街道、社区,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测温筛查防护网就是“点”,点面结合,方更有力。
随着北京市疫情的变化,近几天,光电公司、海康子集团进一步加强了北京市内各人体测温筛查设备的巡查检修和服务保障力度。从机场的测温安检设备加人脸识别系统,到商场的双光谱人体测温系统;从各大火车站、多条地铁线路里的测温卡片机,到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定点医院前的体温筛查仪,每天这些遍布北京市的近千台人体测温筛查设备,持续对数百万出行人员实时监测体温。
“当前北京市防控处于紧要关头,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一支专门的安装和售后保障队伍,全力保障体温筛查仪正常运行,为北京市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供红外技术、智能信息化服务支持。”光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迅速组建了专门安装和售后保障队伍,随时对应用于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学校、企业、门店等重点防控场所的设备,提供远程指导和技术服务。
●随势应变,升级“防疫墙”●
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头等大事来抓。对北京市疫情防控新变化,中国电科迅速随势应变,迭代升级“防疫墙”。
海康子集团快速响应北京市政府号召,将疫情防控重点聚焦于各个街道、社区,快速覆盖西城区广外街道、金融街街道、丰台区花乡地区等各重点风险街道,推出了人体快速测温筛查方案、一人一档一温度、测温云平台等适应疫情新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这套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平谷区18个卫生院、大兴区28个村庄及各个区的智慧社区、智慧工地等地迅速部署。”海康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加大部署,以信息技术为抗击疫情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北京疫情突发,需要查控的被检对象也逐步增加。结合实际需求,网络通信子集团迅速对“智慧公安检查站解决方案”进行升级扩展。
该方案由智慧车道安检核查系统、公安检查站综合应用平台两部分组成,紧紧围绕疫情期间检查站安检核查实际工作要求,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被检对象,实施人、车、物差异化分流,提供智能预警、分类引导、核录安检、拦截封控、布控管理、战果管理等安检查控功能,并实现了疫情信息报送、疫情信息汇聚、疫情监测预警及管控等多种针对性应用探索。
“本次主要进行了核查平台性能升级、核查平台分布式节点扩展和数据融合分析。”网络通信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后核查平台从原来支持下发1500万布控数据提升到支持下发3000万的布控数据,进一步保证了站上安检核查终端的离线核查需求;增加在线疫情核查APP的接入数量,能支撑更多疫情核查APP的接入,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范围;对接了更多数据,在大数据分析研判基础上,可进一步识别疫情相关人员轨迹信息,进而加强影响区域的疫情封控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