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作为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国电科深度参与北斗专项工程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肇雄参加此次仪式。
建设北斗,不负“智慧担当”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中国电科组织了近20多家成员单位参与了北斗专项工程,参与了100%分系统的研制建设任务,承担了近30%的卫星载荷总体、超过70%以上的运控系统、85%以上的测控系统、80%以上的地面试验支持系统和90%以上的系统测试装备,为卫星和火箭提供了多套核心设备及众多国产化关键元器件。
——北斗工程是一个空前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天地组网协同运行。中国电科为卫星导航系统打造“大脑”和“指挥官”,研制出管理控制中心,可以指挥空间段和地面段的协同运行,进行地面天线和各类观测设备的统筹调度、卫星和地面站的监视和控制,以及导航电文的编排上注等。
——每一颗卫星成功的背后都包括了复杂、严谨、苛刻的测试过程,中国电科作为导航卫星测试保障服务的唯一提供商,保障了每一颗导航卫星的集成、出厂和在轨测试任务,涵盖了卫星从研制、测试、集成、在轨到交付的全过程,是导航卫星提供正式服务前的全过程“检验员”。
——全自主高效电源系统点亮北斗梦。中国电科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伊始即参与其三步走发展战略,承担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全部工程阶段的卫星电源研制任务,突破了一系列制约电源高可靠性、长寿命工程化应用的技术瓶颈,电源产品和在轨服务覆盖北斗系统混合星座的全部三种轨道。
——在火箭发射和卫星飞行过程中,测控系统和安控系统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在线的关键设备。为此,中国电科在陆、海、天全方位布局了地面雷达、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以及中继卫星,用无形电波张开了一张100%全覆盖的测控“天罗地网”,确保飞行器在航行过程中时刻“在线”,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悉心呵护。
——无论是火箭腾空,还是卫星在轨运行,都离不开众多关键器件的有力支撑。混合集成电路、电动机、滤波器、晶体管、隔离器、变频模块、光缆组件、传感器、多功能芯片、固态放大器、空间行波管、传感器、校正模块等关键元器件,累计千余只产品。这些关键元器件虽然身材“迷你”,但是每一个的作用都无可替代……
在北斗专项工程研制建设过程中,成果见证实力。
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星地对接、时延传递、快速恢复、授时测试、用户终端测试、扩频测控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批星载器部件:自主研发了以卫星一次电源、功率放大器、光敏晶体管、感应子式永磁步进电动机为代表的一大批星载器部件,为实现系统设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做出了贡献。
一次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北斗专项工程任务的实施牵引带动了中国电科在大系统设计、航天测控与运行管理、器部件基础、系统集成与实验验证等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通过承担和实施北斗专项工程,中国电科培养出了数十位卫星导航专家,建立了一只数千人的北斗卫星导航专业研究队伍,历练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
北斗,已经从天上走向人间。
应用北斗,勇当“开路先锋”
中国电科是北斗系统建设的核心单位,也是北斗系统应用的龙头企业和北斗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加快筹划推进北斗产业应用成为了中国电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助力北斗系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发起人之一,中国电科与多家央企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探索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构建北斗创新生态,共同实现我国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用北斗导航系统,技术标准必不可少。
中国电科主导制定的IEC 61108-5:2020《海上导航与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第5部分:北斗卫星导航(BDS)-接收设备-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与要求的测试结果》是全球卫星导航海用产品制造商设计、生产和测试的指导性标准,对持续推进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截至目前,中国电科已成功将后续包括北斗差分、北斗星基增强、北斗国际搜救和北斗短报文IEC国际标准化工作纳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北斗国际标准化工程,并成立北斗IEC国际标准工作组全面牵头北斗在IEC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任务。
交通领域是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要领域。
中国电科牵头建设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用服务平台项目。该系统是实现北斗“上”飞机的重要基础,被誉为北斗应用“皇冠上的明珠”,可以实现对原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的改进。
作为中国空管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中国电科积极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在空管领域,开展北斗卫星导航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在空管、航空器运行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建立以北斗为基础、面向基于性能导航的空天地一体化卫星导航增强体系,支撑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建设。此外,中国电科还研制推出了北斗追踪装置,装备在民航客机上,确保飞行永远“在线”。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可以上天,也可以下海。由中国电科研发的北斗船舶示位仪借助北斗等高科技手段,帮助监管部门提升对休渔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对海域的管理水平。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研发的港作拖轮智能航行系统,可为近海海域船舶提供基于被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的多目标船航路设计和优化等服务,极大提升港口通行效率。此外,还开发应用了北斗船载设备等产品。
在陆地交通领域,更多应用在发挥作用。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2G/3G/4G/5G-V2X终端、AI网关、节油终端、大数据应用等北斗车联网终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陕汽、江淮、金龙、宇通、比亚迪、奇瑞等车厂,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近50%,产品的规模应用满足了政府对营运车辆的监管需要,同时也提升相关汽车厂商在汽车研发、生产、安全驾驶、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个性化保险等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国电科运营了北斗道路运输车辆监管系统、开发了商用车节能终端、汽车个性化保险和智能维保系统;推动北斗技术跨界融合,开发了船载五合一终端……
北斗导航系统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科牵头建设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海南省社管平台等,都充分利用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发挥北斗终端的作用,扩大城市管理数据的来源,通过数据的处理、应用,助力城市管理向着深度智能体系化发展。
社会化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由北斗指挥机、北斗车载机、北斗手持机组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城市防汛应急提供技术保障,提升防汛效率;特别是在气象观测数据无法上报、因受灾无法通讯时,依然可以通过北斗卫星链路实现气象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工作人员调度指挥。此外,中国电科还研发了穿戴式、手持、车载、船载、机载等多种北斗设备,主要应用于警方等特种行业。
今年年初,在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阿克苏、塔城等地广阔区域上,有一款农机让春播春耕作业效率提升25%-35%!与普通农机最大的不同,是这款农机装备了中国电科研发的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系统,拥有了信息化管理、远程作业、自动驾驶等能力,让耕作不仅“省力”还更“省心”。
将北斗技术应用于技术创新领域更能产生倍增效果。iGMAS(国际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产品综合与服务中心基于iGMAS全球实时跟踪网,形成7类高精度产品。目前,核心产品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服务于探月工程、国家大地参考框架维持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国家空间科学研究应用。
此外,中国电科还推出了北斗射频芯片、北斗卫星手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抗干扰天线等拳头产品。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国电科将重点发展多源导航系统和导航增强网络,支撑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推动北斗星基增强系统与行业地基增强网络的融合,拓展国内外应用;推进实施天地协同时空信息港大数据工程,构建国家北斗时空服务平台,助力北斗全球智能化应用推广……
中国的北斗,也是百姓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