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作为网信事业国家队,中国电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国家所需、把握行业所趋、立足电科所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推进数字产业化
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中电海康运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交付、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建成了生产产品种类万余种、型号十万余种,年产能达1.5亿台的智能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链主工厂”,视频监控份额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这是中国电科推进数字产业化的缩影。一直以来,中国电科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现在,中国电科数字产业化优势地位持续巩固。第三代半导体完成从材料、装备、工艺到器件、模块、应用的体系化布局。信创产业形成“从芯到云”的自主创新生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碳化硅衬底、氮化镓器件、芯片原子钟、声表滤波器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单项冠军,13家单位新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助力产业数字化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中国电科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完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丰富政务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社会发展,持续提升交通、水利、应急等领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助推数字治理效能提升。服务数字企业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有力牵引农业、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
如今,在北京、上海、江西、海南、深圳、成都、雄安、福州、嘉兴等省市地区,智慧城市、智慧民航等典型样板加速推广,助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数字仓储、智慧管网、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新业务持续涌现,加快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网络安全在线监管平台覆盖面不断扩大,自主研制的空气消毒机在北京冬奥场馆等重要场所部署超14万台,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1月21日,由中国电科参与编制的智慧空管、智慧机场建设路线图纳入中国民航局2022年1号文件《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并向全行业发布。
这是中国电科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具体举措。中国电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央企需求对接,强化数字化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等输出能力,不断创新产品、创造优质供给。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打造系列化出口产品体系,推动安防、空管等更多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一季度,中国电科与中核集团、中国电信、一汽集团、京沪高铁等一流企业深化合作,加速发展集成电路、5G应用、数字化转型、北斗应用等业务。积极推进以“产业入湘”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合作模式,以安徽为试点推进“一省一策”区域布局和战略合作实践……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强化产融结合
持续优化调整结构布局
中瓷电子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声光电科重组顺利收官,国博电子IPO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电科数字、凤凰光学、中瓷电子资产重组有序推进,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发展潜力、专业优势突出的优质资源通过IPO、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上市,打造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这是中国电科强化产融结合、持续优化调整结构布局的扎实行动。强化资本链与创新链、能力链、产业链融通发展,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良性融合发展模式,已然成为中国电科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利器。
为了推动要素资源向主业实业集聚,中国电科有效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等手段,加快重点业务整合,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积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研究院所、子集团与上市公司协同创新发展通道,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进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集团上市公司管理效能。
过去一年,中国电科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15家上市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合计实现新增长,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强化资源统筹,调整存量,优化增量,通过上市融资、股权划转等多种方式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加大智能科技、网络安全等战略必争领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