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区块链+”,让网安技术和应用场景完美碰撞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6日 编辑:新闻中心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产业区块链峰会上,中国网安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BSI)”荣获2020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来自行业权威的认可,为中国网安全力推进“区块链+”应用开发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从司法维权到产品溯源,从供应链金融到数据共享,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区块链研究的科技公司之一,中国网安基于自主研发的密码技术、安全技术、区块链服务平台等,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近百项,联合行业优势企业打造运营了“信链易融”“信链臻品”“至信链”“知信链”“产金链”等多个专业性联盟链,链上确权资产达1亿件,通过“数字基建”更好地服务政、企、民,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成功维权,“链接”价值和信心

  流量红利时代,个性和创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也最容易被模仿和抄袭。然而,知识产权利益维护过程盘根错节,即使司法机构花费大量时间调查取证,也极可能最终因创作者版权保护意识薄弱,以证据不足收尾。

  6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线上解纷站点“枫桥E站”公开审理了一起侵犯著作权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当庭通过“至信链”平台进行哈希校验,认可原告提交的权属证据和侵权证据,最终判决原告胜诉。

  

  “这是国内首个从作品确权到侵权取证,全流程采用区块链固证技术并且取得成功的著作权维权案件。”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案件审理采用的“至信链”平台正是由中国网安区块链研发中心联合腾讯云区块链、腾讯法律创新中心、枫调理顺科技等团队共同打造。

  “案件虽小,但却打破了网络著作版权维权难的僵局,给区块链助力司法诉讼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以前如果“洗稿”者并没有完全抄袭原创作者作品,而是把该作品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来,在诉讼过程中,著作权人的权益就很难得以伸张。

  区块链司法存证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此类案件的司法监管难度。“‘至信链’平台能提供‘全流程自动化存取证+在线诉讼’数字化版权保护解决方案。”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版权存证平台,可有效进行版权存证、版权追踪、侵权存证,不仅为自媒体创作者提供全方位的版权保护,还能大大提升案件审判全流程运转效率。

  当前,“至信链”平台已为数十家司法部门、专业机构与企业提供电子数据存证服务。“未来,‘至信链’平台将继续加大生态规模的建设,继续提升在司法存证和版权保护中的解决方案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

  溯源防伪,农产品的“身份证”

  能够全流程“看见”农产品生长的环境、采摘的时机、运输的过程是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如今理想已经变为现实。

  “从农产品种植,到品质检测、采摘、分拣打包、装箱、贴码、入库、出库,再到运输至经销商、商超和消费者手中,整个流程都被完整存储在区块链账本当中,并通过多节点分布式记账,避免传统溯源系统中心式记账模式存在机构或个人可以低成本篡改信息的问题。”中国网安技术专家介绍的,就是他们如何用区块链技术为农产品发“身份证”的过程。

  “其实溯源并不新鲜。但传统的溯源手段,标准不一,难以体系化,产品生的原材料提供商、生产厂家、仓储物流、检测机构、销售公司、终端消费者之间,好像一个个信息孤岛,分散无序,互不信任。区块链技术正好能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他们联合业内生态企业共同打造了农产品溯源平台——“信链臻品”,通过融合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可信、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使农产品具备了“身份证件”,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提升,又让农产品监管有据可依、有证可查。

  目前,“信链臻品”已和30多家保险机构、检测机构、品牌商和大型农企合作,制定了5种农产品品质评定标准,累计对上百万吨优质农产品提供区块链溯源。

  赋能产业,打开“金融枷锁”

  近日,伴随着一阵掌声,中国网安成功中标攀枝花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钛融易”项目,打开了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产业金融的新篇。

  作为攀枝花的产业名片,近两年,当地钒钛产业年均产值已超过375亿元。大量民营企业占据了超半壁产业,有力推动了钒钛产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企业分散、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授信难问题,极大制约了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做大产业规模、做强市场效应,产业互联网平台“钛融易”应运而生,致力于整合线上钒钛交易信息、仓储信息、物流信息、数据资源,构建供应链高效协同运作、金融机构资金低风险介入的产业“生态”环境。

  “我们自主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信链易融’产品将用于该项目,为其提供核心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中国网安技术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不仅为“钛融易”平台提供了底层数据安全可信服务,全面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将解开“金融枷锁”,实现企业、金融机构多方之间的信任传递,透过生产、交易、金融三个核心价值环节,解决产业发展至今碰到的核心难题,引领钒钛产业向数字化经济转型。

  共建共享,“应用上链”共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建立跨多方的信任服务,从某种角度讲,“链”上的用户越多,互信越多,价值更彰显。

  “近期,我们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BSI)荣获2020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中国网安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BSI)具有高安全、高可信、高性能、可监管,以及优秀的应用支持等特性。目前,由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四川省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蜀信链”,即采用了BSI平台,可支持各类生态伙伴创建和运行场景丰富的区块链应用。

  “到2022年末,‘蜀信链’要完成100个权威节点建设,支撑300个区块链应用,服务10000家企业上链、共建共享四川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运营负责人表示。

  “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并享受到高度可信任的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后,更坚定了积极‘上链’的决心。”中国网安相关技术专家表示,“蜀信链”就是一个典型。作为四川省搭建的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蜀信链”致力于让城市上链、政府上链、企业上链、机构上链,并打造一套极具行业示范意义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建设一个区块链应用创新生态,解决各行各业痛点,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中国网安深度参与了“蜀信链”建设,为“蜀信链”提供了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数据安全技术,并牵头其他共建方制定了相关标准规范。“区块链技术就是把所有承诺和行为永远地记录下来,让诚信变得更容易,让失信的后果更严重。”后续,中国网安将继续助力“蜀信链”建设,为上层各类区块链应用提供好用易用的底层技术平台与行业资源支撑,为各类应用业务与跨行业协作提供信任支撑,促进四川省区块链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紧抓机遇,中国网安将持续发力“数字基建”,打造面向全国、全球的区块链可信服务与基础设施平台,支撑更多场景落地应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