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加装了北斗定位追踪系统的波音737按计划完成了首飞。任务中,地面监控航迹完整,机上试验通过,短报文通信成功率达97.3%,由电科航电牵头研发的北斗定位追踪设备验证试飞工作圆满成功。”相关技术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北斗定位追踪设备首次进入民航适航审定领域,为我国航空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将带动国内民航北斗应用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高端制造是重要支撑力量。作为我国自主发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行业应用是服务国家安全体系中建设大局的需要。此前,在道路运输和海上船舶等领域,北斗已开展了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但在民航领域、特别是运输类航空方面却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起来,而北斗的标准化工作就是北斗机载设备进入民航领域的门槛和基石。
“2019年,电科航电北斗项目班组加入北斗CTSO标准编写组,参与CTSO标准的制定,针对CTSO草案,电科航电提交了34条意见,其中32条被采纳,为我国第一个机载北斗CTSO标准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在推进过程中,他们创新性的采用联合团队的协同工作模式,电科航电发挥基于C919/AG600/MA700/A320多款型号飞机设备/系统的适航研制经验,负责设备整机级需求定义、验证及适航认证方面工作,电科西北完成模块级技术开发,这种各抒所长、无间配合的工作模式,有效促进了机载设备成功研制和顺利取证。
北斗定位追踪设备天线为主动发射天线,在我国民航运输飞机全机电磁兼容分析和测试尚属首例。不畏困难,团队着力攻克系统电磁兼容这道难关,通过仿真分析、机上摸底测试等方法,优化系统设计和北斗定位追踪设备天线的安装位置,避免相互干扰情况发生,并最终实现全机电磁兼容的符合性验证。
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他们已支持国航、中国民航大学完成应用示范项目要求的全部10架波音737飞机的加改装工作,改装完成的飞机已稳定运行1年,累计发送短报文36万余条,地面应用系统累计监控2900多个航班,在解决了自主创新的航空器定位追踪同时,还实现了航姿、航向、燃油量等定制化信息的实时回传,为航空公司运管部门的大数据统计及运行优化提供了保障。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未来,电科航电北斗项目团队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确保完成北斗CTSO产品取证、装机验证及市场推广的同时,积极参与北斗三代民航标准制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三代定位追踪机载设备,为推动北斗的民航应用,建设航空强国目标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