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砥砺辉煌十年,强国复兴有我 > 图文作品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在这见证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的欢庆时刻,中国电科二十所北斗建设项目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无比振奋、激动、自豪。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回想“北斗梦”圆梦的激情岁月,二十所北斗建设项目团队的故事历程在目——
打好主动仗,自主创新破解瓶颈问题
北斗二号卫星首次信号接收的试验令人紧张和兴奋。2007年4月21日的凌晨,北斗二号首星转入播发状态,团队严阵以待,随着时间迫近,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上。“卫星通道锁定” “卫星跟踪正常”“卫星伪距正常”……这标志着首颗北斗卫星信号星地闭环接收一次成功,监测接收机工作良好。顿时,大家欢呼跳跃,感慨成果来得不易。
监测接收机作为北斗系统的核心设备,具备对北斗、GPS等系统卫星信号全频点的监测接收能力,是卫星导航设备性能的至高点,对二十所是第一次研究这样先进的监测接收机。当时,团队当时可借鉴和参考的技术资料非常少,但却必须攻克高精度测量、抗多径、抗干扰、多频点通道时延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了攻克这些关键技术,每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研制工作之中,技术调研,专题研讨,改进设计,精心调试……凌晨三点,办公室还在激烈讨论,一遍遍排故备受压力与煎熬,外场调试成功不禁激动振奋。在为梦想而奋斗的征程里,团队在高端技术无人区白手起家,勇做敢为人先的开拓者、实干家。
画好同心圆,万众一心凝聚攻坚合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团队生动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北斗系统监测站遍布全国及海外,高原、海岛、深山、戈壁,大多处于偏远艰苦地区。机柜进场安装、天线幅面吊装、网络设备配置、安全设备配置、设备上架安装、线缆铺设、系统联调......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留在了祖国的天南地北,境内海外,总行程加起来可以绕赤道几圈。
在深冬的东北,呵气成冰,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30度,由于温度太低,室外装站在午后两点就得终止,但为了保住进度,给系统调试预留足够的时间,大家分秒必争,自发地放弃了午餐,爬上屋顶,顶着寒风与大雪进行天线架设作业。
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团队成员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高原反应,但大家硬生生用无坚不摧的意志抗住了身体的不适,在缺少运输工具的条件下,用肩膀扛起一个个设备,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架设重达1吨的室外通信天线。
在奔赴海岛站点的途中,由于舱位有限,团队成员白天黑夜都挤在船舱狭小的通铺,船行的巨大颠簸、密封空间的紧张压抑、米水难进的不适,让每一个人精神、体力都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纵然这样,十多天的航行后,一上岸,大家立刻投入到争分夺秒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好工匠人,追求卓越锻造过硬本领
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建设中,团队作为责任主体承担了北斗三号七大服务之一的星基增强服务的职责。北斗星基增强服务是“北斗上飞机”的重要基础,被誉为北斗应用“皇冠上的明珠”。能承担这样的重任,背后是二十所北斗人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和服务,就必须设计有北斗特色的星基增强技术体制。面对这些难题,中国电科主要领导多次关注指导,二十所所长亲临一线指挥,首席亲自挂帅,电科各级机关有力协调保障,联合并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最优势的科研力量,成立攻关团队,开展论证和原型系统研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终形成了有北斗特色的星基增强系统体制,突破了几十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体制、标准、运维、服务、应用等多维创新,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构建大格局,开放融合抓抢发展机遇
民航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必须要符合国际标准,才能“走出”国门。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是把北斗星基增强写进国际标准,因此,参与并制定国际标准是团队承担的一项重任。
在国际民航标准和航空工业标准方面,欧美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主要话语权。我国北斗起步晚,在国际民航标准方面属于后来者,挑战可想而知。重担之下,团队成员更感使命光荣,开展了大量的标准研究、指标验证、性能测试、国际协调等工作,参加了27次国际民航组织导航专家组会议和数十次电话会议,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列入国际四大核心星座之一,成为被增强对象,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获得正式服务供应商标识号,北斗时、北斗增强模式等48项内容纳入国际标准,完成了近百项内容的验证。2020年底,BDSBAS全面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技术验证,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北斗走出去”发展战略以及北斗航空应用国际化的基础。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几十载岁月变迁,不变的,是电科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靠着心系家国的赤子之心,向险而行的铁肩担当,以信念之火点燃北斗之光,为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贡献电科力量。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