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砥砺辉煌十年,强国复兴有我 > 图文作品

矢志铸重器 忠诚卫家国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编辑:新闻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体预警机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站在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的高度,紧贴实战需要,矢志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实战研、瞄准战场练,努力在装备自主研制中诠释忠诚,在装备全方位保障中践行使命。

  预警机技术团队听党号召随时出征

  这就是使命,这就是责任。一声号令,预警机技术团队跟随预警机装备的步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预警机所到之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必须及时出现在需要他们的地方,为了保障预警机装备的完好性和任务成功率,他们在背后默默的地付出。

  王昶——两次飞越天安门

  技术团队总是能在装备建设需要的时候给出设计思路、攻克技术难关、解决部队需求,其中一位典型代表就是参与了“九三”阅兵和2019年国庆阅兵的王昶。2015年,接到上级机关通知,计划在“九三”阅兵中,将预警机舱内指挥员画面通过电视直播展现给全国观众,这将是首次揭开预警机舱内状态的神秘面纱,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任务下达后,项目组经过多轮商讨制定了总体思路,入职不久的王昶就是团队中一员,随后很快开展了对多家单位的相关系统技术分析及实地调研。经过项目组的详细论证,制定了频段错开、同时部署、互为备份的多套系统同时装机方案。王昶与项目团队驻守外场,结合部队训练任务,组织开展系统的试飞测试。由于实际工作环境、业务模式、安装平台等与初设方案之间的差异,相继出现了信号断续、噪声较大等问题。王昶与项目团队冷静分析设计方案、克服急躁情绪,制定了工作频点分析、电磁屏蔽查验、操作流程确认等问题排查测试程序,并结合训练任务在试飞中逐步优化调整,终于收敛到最优状态。

  2015年9月3日,王昶作为机上技术保障人员,跟机首次飞越天安门。为了不影响正常进场登机,跟飞保障团队在提前一日的夜里进场,在飞机旁彻夜守候。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地面接收团队也是彻夜驻守在指定地点,和衣而卧,与外场团队一同迎接次日的曙光。9月3日一早,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王昶随检阅人员登上了飞机,执行了熟练到不能再熟练的操作程序,系统工作一切正常,任务圆满完成。2019年初春,上级机关再次下达任务,在预警机上安装音视频传输系统,展现人民空军的飒爽英姿。面临新的高质量要求,王昶作为一名“老兵”再次领受任务,带领技术团队进驻外场,开展试飞验证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系统具有了更好的抗干扰性及稳定性。虽然信心更加坚定,但激动忐忑的心情一如2015年的“首飞”,任务结束那一刻依然流下了喜悦而激动的眼泪。

  褚建明——预警机在哪里,我就在那里

  褚建明自入职以来就参与预警机的科研生产交付,至今一直奋斗在售后服务的第一线,立足于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把自己的青春融入了预警机售后服务事业。记得那是09年10月份的沈阳任务,已经身体有恙,准备进行手术的他,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毅然前行参与保障工作,直至任务圆满结束,才进行了那次久违的手术。2019年的国庆阅兵是褚建明参加的第二次阅兵,既是荣耀也是责任,又一个10年,空警-2000将作为空中梯队领队长机再次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后家,他是赴外场的第一个售后保障人员,开启了2019年国庆阅兵保障新征程。几个月的驻地工作,无法陪伴孩子与照顾家庭,此时褚建明却更为特殊,妻子怀孕,预产期正好在国庆期间,女儿也正好处于暑假,每当女儿在视频通话中询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都没人带我去玩”时,他深感愧疚。妻子九月下旬住院保胎期间,他尤为担心,但此时任务正处于非常紧张关键时刻,为了完成任务,他只能希望孩子等着自己回去后再出生。10月1日,终于迎来了这一神圣时刻,看着飞机从跑道一跃而起,再到从电视画面中看到多型预警机以磅礴雄姿飞越天安门,他和同事们不由的发出了藏在内心许久地呐喊声,心情激荡无比,他知道付出得到了超值回报,激动的眼泪瞬时噙满眼眶。处理完毕现场收尾工作后,10月2日下午他怀着焦急无比的心情踏上归途,因为早晨时自己爱人又住院了,这意味着孩子很快要出生了。10月3日早晨看到出生的儿子,他只想说“儿子一出生就会疼人,真懂事”。

  梁延峰——做首都安全的护花使者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中,预警机团队不仅有参加阅兵的预警机装备保障人员,还有一批为了整个阅兵活动安全顺利进行而默默付出的安全保障人员,其中一位就是梁延峰。

  近年来“低慢小”无人机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下又面临楼宇遮蔽、电磁环境复杂等限制条件,这都使反“低慢小”无人机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为确保国庆阅兵活动安全顺利的进行,项目团队从上级机关领受了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梁延峰更是第一时间参与了该项工作。为了摸清装备能力底数、择优遴选装备,项目团队专门在涞水外场安排了系统测试,办公区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白棚子,热的时候里面比外面热,冷的时候里面比外面冷。山区天气变化无常,外场测试时间无法准确估计,上一秒还艳阳高照,下一秒就暴雨倾盆。测试才刚开始,技术负责人梁延峰就发起了高烧,为了确保任务进度,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指导设备部署、数据分析,披星戴月是这段时间他们工作的常态。在实地勘察时,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顶着烈日站上一个又一个楼顶,几天下来被晒成个“黑煤球”。在执行伴随保障任务期间,他入驻任务部队一同进行24小时执勤,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排除故障,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在大半年保障时间里,加班是家常便饭,驻扎外场是常有的,家里基本无暇顾及。到了周末和假期,本该是合家欢聚的时候,但是经常由于紧急任务而不能休息。妻子一开始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就你忙,全国人民都放假,为什么就你不放假”。时间长了,妻子都开始“怀疑”起来,开玩笑的说“你是不是有另外一个家”。慢慢地,家人也习惯了他的早出晚归和说走就走,妻子经常说“另一个家又需要你去干活了?”。其实,他是另有一个家,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后来妻子也理解了并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在临近任务时,为了能让他能够安心的工作,妻子请假带着未满2岁的孩子回了老家。国庆阅兵当天,在装备部署的楼顶看到飞机一架架平安顺利飞过,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自豪,对自己的付出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

  预警机团队中有许许多多像王昶、褚建明、梁延峰这样的军工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他们责任在心、使命在肩,飞机所在、安全所需,保障必达。上高原、越海疆、赴荒漠,他们守护着预警机的一次次安全飞行,将青春之花绽放在与祖国的碧海蓝天,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叫“预警机人”;他们传承“自力更生、协同作战、顽强拼搏、创新图强”的预警机精神,诠释“忠于使命、勇于创新、善于协同、成于务实”的新时代电科文化内涵,他们坚定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当朋友圈被祖国的盛世美好所刷屏,他们愿做其中的创造者,愿为祖国的岁月静好而默默付出,甘为祖国强盛的“幕后英雄”。

  雄鹰展翅越苍穹,碧海蓝天待安宁;

  戍国卫家赴远疆,不畏昼来戴辰星。

(来源:人民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