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大国利器背后的新质生产力》深度报道了中国电科创新研发各型雷达作为守望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以先进的技术体制、多样的探测模式,构建起“海陆空基”多维一体、全域防御坚实壁垒的发展成果。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在预警探测方队,国产新一代高机动雷达接受检阅,受阅的4型装备都是国产新一代高机动雷达,远近衔接、协同组网,能够探测隐身飞机、弹道导弹等目标,是守望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这些雷达装备以先进的技术体制、多样的探测模式,构建起了一张“海陆空基”多维一体、全域防御的坚实壁垒。
南京的雷达研发中心即将交付一款反无雷达,名叫“蜘蛛网”,它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一种。它专为反无人机而设计,探测距离达15公里。不仅体积小、重量轻,适应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需求,还能根据不同需求,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装成不同规模的产品。
中国电科14所国睿科技装备保障部部长乐意表示,“蜘蛛网”雷达的技术体制比较先进,采用芯片化全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这种技术可以将阵列做得非常轻薄,非常便携,集成度非常高,同时也对于在这种强杂波环境下,低空小目标的探测能力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提升。
“蜘蛛网”雷达并不像传统雷达使用机械扫描,而是利用多个独立的辐射单元组合形成阵列天线,通过波的干涉原理,以毫秒级的速度改变波束扫描方向,多阵面组合可实现360°无死角监控,支持同时对上千个目标进行搜索、对数十个目标进行精准跟踪。
研发之初,“蜘蛛网”雷达最难应付的对手,就是“低、小、慢”的目标。乐意表示,首先目标非常低,这样地面的杂波影响会非常的大,遮挡的影响也会非常的大;小,是指我们的反无人机雷达针对的是小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体积非常小,它的雷达反射面积也非常的小,这导致它的反射信号非常的弱;慢,是指目标运动速度很慢,运动速度很慢,它就很容易和地面的慢速的物品,比如说人、车等等进行混淆。通过一次次模拟实战场景的测试,团队已经将系统的识别概率大幅提高。
在公司的调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一款最新研发的低空智联感知平台。它虽不直接捕捉目标,却承担着“汇总信息、智能研判”的关键职能,是让反无人机防御从“单点探测”升级为“全域响应”的核心枢纽。
中国电科14所国睿科技南京恩瑞特副总经理王恒表示,这个平台是守护低空安全的智慧大脑,通过融合雷达、光电频谱等海量探测数据,构建一张覆盖全域低空态势的电子地图,实现低空“低、小、慢”目标的识别感知,并对低空目标运行轨迹态势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实现低空区域目标看得见、管得住,保障区域低空飞行安全。
随着雷达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市场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需求不断攀升,它想要高效运转,离不开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 T/R 组件(收发组件)的协同工作。这些微观组件,如同雷达的“信号单元”,共同支撑起精准探测、多目标追踪等核心能力。
在T/R组件生产车间,工程师们正聚焦于一款新品的首批件测试任务,随着一体化测试工站的投入使用,他们的测试效率也按下了“加速键”。“引线缝合”是制作组件的一道工序,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中国电科14所高级工程师王济乾表示,目前他们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包括车间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系统以及智能排产系统,整个生产效率提高了40%以上,产能也是前两年的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