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教授,麻烦您帮我润色拔高一下这篇稿子 !”“没问题,有时间我看看。”
“胡书记,党课时间定在下午2点,您看可以吗?”“行,安排会议室吧”
“胡专家,项目方案请您把关,明天上午10点八会议室,您有时间吗?”
“胡组长,明天上午中级职称评审,您主持,评审资料发您内网邮箱了;后天项目验收,您作汇报,总结PPT请您修改完了发给我,今天晚上要提交。”“OK!”
这个有N多个称呼的同志,身上背了沉甸甸的担子,他就是中国电科“七好党员”,电科装备48所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中级职称评审组组长、空间站“1:1”平台项目的课题组长,烁科热工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胡晓宇。
他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胡总,有一个合同需要您审一下。”“今天晚上搞定!”
“胡总,还没走啊?”“还有几个文件要修改一下,快了!”
微电子楼三楼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几乎每天晚上7、8点都会亮着灯,加班准备回家路过的同事都知道,是胡晓宇还在加班,不是审核文件就是在写材料。自从烁科热工2019年成立以来,他成了最忙碌的人:为了尽快熟悉公司业务,他坚持审核每一个商务合同和技术方案;为了尽快规范管理流程,他组织从无到有制订公司章程、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制度;为了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他利用微信、公司公众号、网络投票、行业会议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推介;为了解决历史应收账款问题,他克服款项时间久远、经手人员变动、合同凭证过程文件缺失等重重困难,将每一笔款项的详细情况整理成文汇集成册,并出差与客户沟通,当年解决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10多笔。
他是装备研发的“一块砖”
1992年大学毕业后,胡晓宇就分配到48所,长期从事半导体装备与系统研发工作,至今已经近30年。最让他自豪的是参与了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项目。
2016年6月,他被调入第九事业部,临危受命承担某重点项目的投标与实施工作。记得项目投标定在2017年正月初九,他带领四个联合单位的项目组成员,放弃春节假期准备投标资料,初六就前往北京,克服天气寒冷、春节期间餐饮业大多不开业等诸多不便,在宾馆里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整理出一套1000多页、图文并茂、格式规范、技术论证充分的技术方案,三份投标文件堆起来有一米多高,最终征服专家评委,成功中标。
在项目实施阶段,为了方便加班,节约时间和经费,他带领技术人员住在航天城内的单身宿舍,6个人睡上下铺,一住就是大半年。北京的冬夜,他顶着零下十几度的寒风,带领5个人凭双手将10多吨重的物资从货车上卸下来。
这个项目于2018年初完成核心舱/节点舱的无人试验,并在2020年最终验收,2021年刚刚发射升空的天和空间站,就是以此平台为基础。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发射成功的消息时,他自豪地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30年来,他服从科研生产的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一种设备研发到另一种设备,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成为所里“工作过的部门最多的人”之一,计算机软件、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热工设备、行业标准、LED生产线、航天、工业互联网……等等全部涉足,几乎涵盖了单位所有的专业领域。
他始终坚信:服从安排、担当奉献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辛勤付出,提高的是能力,成就的是单位,收获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