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责任实践

这是你我共同创造的伟大奇迹 | 中国电科扶贫工作样本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4日 编辑:李晓辉

  编者按:“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精准扶贫的“招”,就是全集团上下一起“操弓”,明确了“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造血为主、电科特色”的工作思路,立足精准,做到对象清、措施清、效果清的工作要求,“扶志”与“扶智”并举,探索出“综合党建+特色产业+志愿服务”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案例。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中国电科自2013年起,正式承担陕西绥德、四川叙永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并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自2014年起,启动支持龙岩革命老区转型发展工作;同时,中国电科27家成员单位承接了地方扶贫任务,在全国42个乡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截止目前,中国电科已累计投入7625.400余万元,员工捐赠400余万元,实施各类精准扶贫项目30余项,并选派9名优秀青年干部驻县、驻村,在中国电科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绥德县贫困发生率从13%下降到0.55%,于2019年5月脱贫摘帽;叙永县贫困发生率从15.9%下降到0.25%,于2020年2月实现脱贫摘帽,考核评价全省第一。在国务院扶贫办2019年扶贫工作考核中,中国电科扶贫成效被评价为“好”(一等)!

  样本经验一:

  “把选派扶贫干部作为培养锻炼好干部的机制,在取得扶贫实效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年轻优秀的干部。”

  八月底的乌蒙山深处,酷暑难当,风细如丝。

  36岁的力鑫在烈日肆意发威的午后赶到,真切感受了三伏天那最后的威风。

  力鑫是中国电科选派定点扶贫县——叙永县任挂职副县长。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面大、程度深、原因复杂,是我国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力鑫没有想到,刚到叙永,最先打交道的不是人,而是牛。

  “中央企业搞养牛,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初次进牛场,他是捂着鼻子进去的,待了不到10分钟就想往外跑。味道很“酸爽”、很“生态”,更可怕的是黑乎乎小指头大小的“牛蚊子”,在身上一叮就是一大片红肿,奇痒难耐。

  

  

  可现如今,如果给他一包瓜子,可以和你唠一天一夜的“牛经”。这些都是他长期钻山沟、进牛圈、跑企业,双手合十、点头哈腰求教来的。

  力鑫的“牛经”还真让乌蒙山“牛”起来了!他指导叙永县高家村注册了“乌蒙好牛”品牌,开发了冷鲜肉系列产品,又积极联系上了阆中张飞牛肉开始探索合作开发深加工产品,建立了从购牛-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产业实现了产品化,每头牛的利润提高到了7000元。2019年,高家村集体牛场实现了680万元的销售收入,全年实现利润70万元,位列全县248个村社集体经济第1名。如今高家村还和亮窗口村和高峰村牛场建立了委托销售合作,以点带面的效果明显,真正践行了中国电科“因地制宜、造血为主”的扶贫方针。

  像力鑫这样的赴定点扶贫县、村挂职的青年干部,中国电科先后共选派了9名,同时创新建立了“青年接力棒”机制,组织各单位选派志愿者轮流赴重点贫困村3个月扶贫实践,协助挂职干部推进扶贫项目。

  

  时刻心系百姓的驻村干部,才能真正地“驻”进百姓心里。中国电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派这些挂职干部,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是考察和选拔的第一要义,他们在工作中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扶贫的,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为抓手,按照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模式,以中国电科产业帮扶项目运营提升为重点,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集体经济发展转变的工作要求,推动精准扶贫,并根据驻村实践,选取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精准扶贫收益带动、扶贫扶志扶智等主题,协助开展具有中国电科特色的为民服务活动,形成专题思考建议,争取成系列、成品牌。

  样本经验二:“志智”要双扶。

  2017年3月,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距离高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公里的科窖牛场一期建成运营。46岁的贫困户何化奎经过培训后入场务工。

  何化奎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没有一技之长,育有未成年子女3人,是典型的“2+3”家庭结构。

  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

  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国电科协助地方政府先后在叙永县江门镇、黄坭镇建设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级活动阵地,搭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随着窗明几净、设备齐全、标准规范的村级活动阵地的落地建成,几个村也有了各级党委、政府兴农富民政策的宣传点和业务受理点,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党的政策。党建阵地建成后,叙永县农业局等相关农业技术部门多次为村里贫困户提供养殖种植等培训,贫困户也可在此获得更多的养殖种植信息,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牛场建成后,我就想,党和政府帮助建起了牛场,肯定需要帮手干活,而且离搬迁后的集中安置点也近,既能学到技术、实现稳定收入,还能在家门口照顾娃娃,是个好营生。”何化奎告诉记者,在扶贫中心培训以后,他已掌握肉牛养殖基本方法和要求,进入牛场担任饲养员,可以获得工资性收入3000元/月。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电科以贫困村党建阵地建设为核心,搭建综合扶贫中心,在叙永、绥德建设4个“党建扶贫综合阵地”,为党员活动、技术培训、农产品上网、乡村医疗、便民服务、老年餐桌等提供“硬件”条件,共帮助叙永、绥德两县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累计达1万余人次,组织叙永县90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共计130人开展了“1+1+X”电商助力精准扶贫专项培训。

  样本经验三:因地制宜、创建产业,着力打造长效脱贫造血模式。

  5年前的一场山洪,席卷了叙永县白腊苗族乡高峰村,将半个村庄毁于一旦。

  30岁的赵雪红哭了。洪水带走了她的丈夫和公婆,只有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逃了出来。村里给她解决了一个公益性卫生岗位和低保,但每月几百元的收入依然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

  也正是那时,中国电科党组派员赶到村里,配合地方抗洪救灾,协助村民恢复生产生活,并结合高峰村的实际情况,启动能繁母牛养殖帮扶,赵雪红顺利参与到养殖项目中。

  

  4头母牛进栏后,赵雪红的生活变得忙碌充实起来——天没亮,赵雪红就起床割牛草、打粮食,先把牛儿喂饱,接着为两个孩子做早饭,白天沿着公路维护卫生环境,照顾地里的庄稼,黄昏再把牛儿喂饱,接着照顾小孩。

  2018年底,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4头西门塔尔母牛都顺利的产下了牛犊,这些新生命的到来为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注入了新生的希望。半年后,赵雪红陆续将这些牛犊出售,收入了4.5万元,赵雪红用这些钱又购买了3头母牛,扩大了规模。

  

  在高峰村,像赵雪红这样的贫困户,中国电科共帮扶了60余户,打造了“集体经济平台+农户家庭散养”的专业化绿色养殖模式,从选牛、购牛、养牛到销售,中国电科挂职干部和驻村干部都会到户指导和规划,提供全流程帮扶,还特别成立了“养殖技术服务专家组”为集体经济和农户提供专业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服务。

  这一模式从根本上增强了贫困户劳动致富、自强脱贫的信念,帮助他们找出一条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帮扶目标。2019年,参与分散养殖的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高家村集体经济实现7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全年实现利润70万元,位列叙永县第一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电科通过打造长期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吸引力劳动力回乡就业、脱贫致富、长远脱贫。

  地处黄土高坡的陕西省绥德县,地贫缺水,2018年刚到绥德县的挂职干部张凯看到茫茫荒芜的土地心里不禁泛起丝丝凄凉。

  “我们这些挂职干部刚来的时候一头雾水,绞尽脑汁探寻帮扶项目。我觉得科技是可以助推产业发展的,农村现在留守老人比较多,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帮助特色农副产品提质增效,这个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不断深入调研和交流对接,最终打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帮助高家沟村开展订单式农业种植项目。

  “这里面不光有我们中国电科的‘硬’科技,更多的还有农林院校的‘软’科技。研究所指导种植杜仲树苗及叶林共计1000亩,包销全部杜仲干叶和树苗。”张凯对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感到非常欣慰。除了引入实实在在的项目,中国电科的扶贫挂职干部还在村里建立了“产学研实验室”,邀请专家驻村指导农民并开展科研活动。“产学研实验室”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为村里量身定制一键式烘干设备,在烘干杜仲树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杜仲树叶中的有效成分,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销售收益。

  

  订单式农业种植项目的实施,为高家沟村带来了不小的实际收益。“2019年,绥德县气候大旱,出售杜仲树苗仍为高家沟村集体获得150万元收入,全县排名第一,这可是全县扶贫项目第一次获得现金收益!”四十里铺镇政府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云脸上泛着微笑地说。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近2年的发展,通过开展订单式农业种植项目、搭建智慧农业大棚和信息系统平台等一系列扶贫项目,如今,黄土高坡换新颜,绥德县种植杜仲树苗及叶林覆盖面积达1000亩,2019年全年,出售杜仲树苗仍为绥德县高家沟村集体获得150万元收入,有效带动当地332人平均增收1297元,项目骨干贫困户收入13906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曾经的黄土高坡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扶智、扶志、扶产业”“三扶”的工作思路,中国电科还充分发挥电科技术优势,开展了多项特色帮扶,其中包括实施智慧农业项目。

  中国电科扶贫干部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村民同心协力削峰填谷,建设了百余个果蔬大棚,首期为20个大棚配备水肥一体化、气象监测等现代化农业信息系统,推动村集体实现“引导种植-科学种植-智慧种植”的现代智慧农业转型。

  据绥德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智慧大棚与别的大棚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智能化设计,中国电科打造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水肥一体化,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包括检测微量元素的缺失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补给。

  样本经验四:“志愿扶贫”让乡村更有温度

  “收到你们的来信和亲手制作的电动模型,很高兴,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勤于思考,多想多问,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2019年12月9日,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陆军的一封回信令绥德县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激动不已。

  那年3月,陆军来到绥德县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的“科技小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向同学们介绍人类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

  

  一年前,中国电科在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打造科技小屋,让陕北乡村孩子们的科学课不再成为想象课,让他们从小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的思想意识。像这样的科技小屋,中国电科共捐建了18个。

  微微事、大温暖,科技筑梦,点亮未来。

  2018年暑假,陕北老区近100名优秀儿童少年代表受中国电科邀请,走进首都北京,走进中国电科,进行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放飞梦想”,是这期夏令营活动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2019年暑假,又有来自革命老区福建长汀、对口扶贫地区四川叙永和陕西绥德的44名优秀青少年、8名带队老师齐聚成都,完成了一次奇妙的研学之旅。

  

  孩子参观了天安门、故宫、国博、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科技馆……一系列文化圣地、科技场馆,带领孩子们感受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在都江堰、在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科技馆,孩子们过夫妻桥、观鱼嘴、登秦堰楼、游二王庙,一睹憨态可掬的“国宝”真容,认识了九节狼、黑熊等国家保护动物,体验了航天互动游戏,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进……

  叙永县白腊苗族乡荍田学校的李燕树同学说,外面世界真的很大,原以为自己非常棒了,和外面的比,完全不值一提,所以要走出大山,要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地进取,争取让自己更优秀;长汀四中的张乐媛同学说,这次夏令营 珍藏在记忆长河里闪闪发光,永不退色。

  中国电科天生具有红色基因,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是光荣的使命,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更是责任驱动的行动自觉。在未来,中国电科将持续用发展成果回馈社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助推革命老区和对口扶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共同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