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紧急驰援,守望相助
地震发生后,中国电科迅速反应,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烈宏第一时间致电慰问在川成员单位,了解人员及物资受损情况,并要求有关单位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全力以赴参与地震抢险救援。
截至目前,中国电科已有6家成员单位在第一时间与灾区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各项救援工作。
在抢险一线,中国电科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当地民航、通信等救援设施的有效运转;在保障后方,中国电科建立了重要产品保障支持组,派出技术专家为灾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技术支持。
中国电科14所国睿科技在绵阳机场设有一台空管二次雷达,可时时保障救援物资通过飞机顺利降落机场,亦可保障机场高效疏散滞留游客。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九寨沟县滞留游客近35000余人,他们是否能安全转移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距离九寨沟县400余公里的绵阳机场承担了一部分游客疏散和灾区物资运转保障工作。截至目前,空管二次雷达在绵阳机场运转一切正常,已成功完成进港24架次,出港27架次的保障任务。
中国电科22所研制的生命探测仪已第一时间在九寨地震现场开展救援。生命探测仪采用超宽带雷达和非接触式生命特征信号提取识别技术,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土壤、砖块、混凝土等非金属障碍物照射到生命体,当接触到生命体时会和生命体的呼吸、心跳等体表微动发生调制作用,经调制后的电磁波将“回弹”至雷达接收天线,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提取出其中的“生命信号”,并通过声音和图像等方式予以提示。
中国电科28所受国家人防办委托建设和保障的国家人防卫星通信系统网管中心,在接到有关地震信息后,第一时间就做好24小时提供技术保障的准备。8日晚22时55分,网管中心接到四川省人防办申请使用应急频点的申请,技术人员即刻就位。与此同时,由28所莱斯公司研制的若尔盖小型移动通信车等应急救援装备接到上级命令,马不停蹄赶赴灾区一线。今日凌晨4时左右,多辆小型移动通信车在震中附近地区集结完毕,到12时,四川省人防办与位于震中附近地区的若尔盖小型移动通信车成功建立了通信,快速实现了灾情信息的传递上报,为救灾组织、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提供有效支持。此外,由28所研制的西部战区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也第一时间转入了应急保障状态,24小时不间断全程保障九寨沟抗震救灾空情态势和对空指挥控制链路,对在空飞机进行实时指挥引导。截至发稿时,已成功保障20余架次直升机前往灾区救援。
中国电科29所为确保救灾现场的无线电通讯安全,向阿坝州无线电监测站提供了无线电监测车,正全力赶赴震区;无线电监测车集应急无线电监测、应急无线电管理,应急无线电管制等功能于一体,能快速响应重大无线电应急处置,协同完成救灾的无线电安全保障,确保救灾现场无线电信号24小时正常,开辟救灾频率绿色通道。此外,去年中星世通公司在九寨沟县城里建成的无线电监测小型站也正全力以赴维护着现场的无线电秩序,监测设备由监测站技术人员现场操作,29所技术人员24小时轮班远程技术支持。另悉,29所产业培育中心的新产品动中通也已赶到四川电视台,积极参与救灾的相关保障。
中国电科网安公司30所已于8日23时35分与四川省委机要局确认,由30所承建的应急系统运转稳定,并已奔赴灾区,30所技术人员则在后台为技术工作提供保障。8月9日6时35分,30所应急通信团队接四川武警总队请求支援通知,为第二批进灾区设备和系统做状态检查;10时30分30所技术人员完成了所有设备功能验证;11时30分完成了用户培训,为全力保障灾区应急通信提供了支撑。目前,30所已成立应急通信保障组织机构,以全力确保应急保障任务的顺利实施。
中国电科通信事业部54所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随即召开抗震救灾紧急筹备会议。8月9日,技术人员冯宁、韩松涛、彭海龙赶赴灾区进行保障工作。在救灾现场,装载着54所通信设备的通信保障车已经开始工作,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将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以保证通信车辆正常运行。同时,由54所自主研制的天通卫星移动终端(简称“天通手机”)也通过卫星通话、卫星短信、卫星公网互通等功能为灾区提供了技术支援。
天灾无情,人有情。
面对可怕天灾,目睹同胞遭难,中国电科一直在行动。
不管是9年前的汶川,7年前的玉树,
5年前的雅安,还是今年6月茂县;
不管是抗击地震威胁,还是处置泥石流灾害,
中国电科的应急通信指挥车、合成孔径雷达、
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装备都曾立下汗马功劳。
这是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这是科技兴国的具体实践,也是深植于心的民族大义。
驰援九寨沟,电科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