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国民航发展论坛5月16日上午在北京揭幕。中国电科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民航未来主题发表了题为《网络信息体系支撑智慧民航建设》的主旨演讲。
未来已来。吴曼青表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发生了三个伟大事件,都在一个几乎相同的日期。一是1965年4月19日提出的摩尔定律,改变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也必将改变我们的未来;二是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个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网信事业是新的生产力”这一重要判断必将引领我们的未来;三是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照亮新时代网络强国之路。吴曼青认为,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突破全面融合与网信事业引领发展的历史交汇期,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而这三件大事必将影响我们的未来。
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两极趋势——极小化、极大化。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一个节点。
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三化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连接带动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进一步驱动了极小或极大的连接,形成一个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突破、全面融合于网信事业引领发展。
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五大特征——网罗一切、协同共享、时空压缩、虚实融合、深入智能。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都被连入网络。吴曼青表示,我们需要居安思危,因为在网罗一切的同时,也意味着一切的风险在互联,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应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来临对于民航事业的发展是挑战,更多是机遇,民航管理的现代化、民航组织形态的现代化、民航装备的现代化,都会产生根本的变化。
针对未来世界和未来民航的发展趋势,吴曼青指出,未来民航发展的大平台,就是网络信息体系。
民航网络信息体系是航空运输一体化运行的先进形态,是实现以旅客为核心的民用航空安全与效率等全方位提升的基础支撑,是以信息系统为核心对航空器、旅客、基础设施、管理组织、保障力量的体系融合。在其要素中,信息是驱动数字化航空运输体系运行的核心引擎,网络是实现一体化航空运输体系的基础支撑,像航空器、保障力量、旅客等传统要素则能在信息和网络的支撑下,扩展其原有的能力、作用或服务品质。
吴曼青总结出民航网络信息体系的三大特征,首先,网络中心是基础,网络作为一体化航空运输的“新平台”,泛在连接航空运输全域数字化要素,高速承载丰富多样的共享信息,运行能力基于网络生成,以网聚能,以网释能;其次,信息主导是核心,信息是数字化航空运输高效运行的驱动因子,在网络信息体系下汇聚形成相关方统一认知的信息协同环境,促进资源的跨域融合与灵活运用;最后,体系引领是支撑,民航运输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内部系统既独立发挥作用,又能够在体系大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行能力,实现1+1>2的倍增效果,形成“体系制胜”。
从上述特征来看,网络信息体系不是要推翻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重建,而是从逻辑层面对已有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强建设,这也是构建网络信息体系的主导思路。现有的民航运行模式,将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下,按照体系工程思维进行层次划分,最终实现未来的体系化运行。
从上述构建思路出发,吴曼青提出民航网络信息体系架构:打牢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共用部分叫做基础设施,应用应该更加开放,以客户为创新,具有更多的创新,由此也会带来数字经济更大的发展。民航网络信息体系的运行概念,它具有“1+1+3”的结构特征。在底部,是1张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泛在连接了丰富多样的航空运输要素;中间是1个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它专注于资源的虚拟化调度、存储、共享及分析处理,是整个网信体系的中枢神经;最上层是支撑的3个业务功能域。以航空器为核心的生产运行域,包括了态势感知、协同决策、运行控制和支援保障;以旅客为核心的旅客服务域,包括了出行规划、票务服务、机场服务、航空物流、客舱服务等;面向管理者的管理运营域,包括了人财物、党建、适航审定、标准规范及政策法规。这是网络信息体系的蓝图,也是我们未来的期望。
“与民航同心同行”。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为民航事业耕耘40余年,前不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始真机验证,中国电科也开始提供服务。同时,我们非常荣幸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我们的使命是“国家利益到哪里,网络信息覆盖到哪里”,我们民航事业拓展到哪里,我们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就应该支撑和保障到哪里。
“CETC:CAAC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吴曼青表达了中国电科愿意作为民航技术支撑的愿望和决心,中国电科将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信息体系,服务民航强国建设。